
币安——比特币、以太币以及竞争币等加密货币的交易平台(访问: hash.cyou 领取833USDT)
总体来看,山东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,主要有三个特点。一是突出系统性。坚持“发、调、储、用”各环节协同发力,通过优化新能源装机结构、深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、加快新型储能发展、丰富就近消纳场景、激发绿电使用需求等,多措并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。二是突出针对性。针对2025年新能源消纳的新形势、新要求,在政策上进一步聚焦、在措施上进一步加力,确保消纳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如,积极顺应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,对新能源全电量参与电力市场又作了进一步细化要求。三是突出操作性。逐条逐项明确保障新能源消纳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工作,压紧压实责任,做到快落地、快达效。如,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坚持一厂一策,力争9月底前完成全年机组改造任务,同时,提前谋划实施明年改造计划。
二是优化装机结构。山东省光伏发电装机连续8年稳居全国首位,特别是利用农村屋顶建设的分布式光伏数量多、规模大,对带动群众稳定增收、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随着光伏快速发展,在午间光伏大发时段,新能源集中出力特征愈发明显,消纳压力与日俱增。风电发电小时数长、白天夜晚均可出力,可以有效缓解光伏发电带来的“日盈夜亏”电力供应问题。下步,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将坚持全域统筹、海陆并进提速风电开发,力争年内建成华能半岛北L、山东能源渤中G一期等海上风电项目,建成济南国瑞等陆上风电项目;科学评估新能源入市对光伏行业的影响,合理保持光伏发电发展节奏,在提升绿电供给能力的同时,更好发挥风光互补特性,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。
三是创新发展模式。去年以来,山东省立足发展实际、强化政策供给,积极探索推进新能源就近就地开发利用。下步,将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、绿电产业园、可再生能源制氢、车网互动等新模式建设。年内谋划10个左右绿电产业园,在提高绿电使用占比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、构建能碳管理机制等方面集成突破,推动园区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建成25座“车网互动”充换电示范站,引导电动汽车低谷充电、尖峰放电,实现削峰填谷、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。同时,落实国家分布式光伏管理要求,适度提高工商业光伏自发自用比例,推动实现“自发自用为主、余电上网为辅”。
下步,将结合国家关于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的相关要求,加紧研究制定符合山东电力特性的实施方案,以“深调峰、快调节、强支撑、宽负荷、高韧性、低排放”为主线,全面评估“三改联动”机组实施成效,进一步提升改造标准,全面推广热电解耦改造技术,实现电锅炉、熔盐储热、飞轮储能、热电协同等多场景应用;推动具备条件的在建项目,按照新一代煤电标准实施;对于未来新上机组从严把控准入条件,一律按照新一代煤电标准规划建设,持续推动煤电机组提升调峰能力,更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。
一是充分运用价格信号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。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,推动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于去年6月份转入正式运行,深化工商业用电价格由市场供需形成。实行“五段式分时电价”政策,在工商业电能量价格市场化形成基础上,结合全年不同时段电力供需特性,将用户承担的系统运行费、容量补偿电价等纳入分时电价执行范围,进一步拉大全省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。同时积极推动分时电价政策向居民、农业用电延伸。以5月份居民电动汽车充电为例,夜间23:00至次日上午7:00属于充电低谷时段,充电价格0.385元/千瓦时;17:00-22:00属于充电高峰、尖峰时段,平均充电价格0.767元/千瓦时,低谷时段电费便宜了一半。
二是加快推进用户侧调节资源系统化整合。通过虚拟电厂整合分布式调节资源,推动构建“源网荷储”协同调节能力。目前,山东省建成虚拟电厂20家,聚合分布式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等负荷资源274.8万千瓦,可调节能力达到55万千瓦,聚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。今年4月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山东正根据《意见》精神,加紧制定全省虚拟电厂发展方案和建设运行管理办法,引导虚拟电厂新业态蓬勃健康发展,尽早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,实现与电力系统协调互动。
三是积极推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企业消纳新能源。支持电力用户(含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)作为零售用户或代理购电用户在市场低价时段购电,持续推进电力现货价格向用户侧传导;对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批发交易的电力用户(含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),在低谷时段和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月用网电量高于其全部网电量50%以上的,不对该电力用户中长期偏差收益进行惩罚性回收。还将研究制定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,提高电力用户(含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)在现货市场负电价时段增购网电的积极性,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。
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,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,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,主要包括电化学、压缩空气、飞轮、超级电容等多种类型。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,大力实施新型储能百万千瓦行动计划,先后出台《关于促进我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》等一系列创新支持政策,在国内率先建立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机制,开展多批示范项目建设,有力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、多元化发展。新型储能在运规模808.5万千瓦,较2022年底翻了两番,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。
二是全力提升调度水平,确保各类消纳资源最优利用。持续深化“清风暖阳”专项行动,保障储能、火电灵活性改造等调结构、促消纳项目早并网、早见效。持续完善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,扎实提高分布式新能源“四可”能力,全面提升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调控水平。全力配合政府做好新能源全量入市政策研究、规则制定等工作,支撑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在山东率先落地,以现货市场为主导促进各类调节性资源精准调用、最优利用。